自群团改革工作启动以来,卜里坪街道妇联组织区域化改革以党建带妇建,妇建服务党建为原则,不断创新区域化妇联组织机制,整合激活区域资源,辐射带动村级妇联强组织、扩队伍、促服务,妇联改革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建新机制,妇建积极服务党建
卜里坪街道以基层党建为龙头,建立完善党建带妇建工作机制,实现组织共建、队伍共建、阵地共建、活动共办、资源共享。一带班子:村社区党组织和妇联组织干部配备同考虑,班子建设同要求。二带队伍:把女性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教育培训,重视对妇联干部的培养、锻炼、使用。三带组织:以党的基层组织为核心,带动拓展基层妇联组织网络。四带活动:借助党的基层组织阵地,资源共享,建立完善基层妇联工作和妇女活动阵地,增强组织实力。五带制度:将妇建目标纳入党建目标,定期研究部署妇建工作,协调解决实际问题。
二、建新体系,妇联组织网络全覆盖
一是进一步优化妇联组织设置。在巩固传统妇联基层组织框架的基础上,打造以“街妇联-村社区妇联-片区妇女网格-楼栋妇女小组”为基本框架的4个层级区域化基层妇联组织纵向架构,促进妇联工作重心下沉。街道妇联工作融入现有的综治网格体系内,按照居住区域、行业、优势资源等划分标准,在5个村社区划分为30个妇女网格,每个网格设一个网格长,负责日常工作,并开展经常性走访,全面及时地掌握本网格内妇女的所思、所想、所需、所求,做好政策宣传、困难帮扶、信息收集、矛盾调处等工作,及时解决格内妇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二是优化村级妇联区域组织架构。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通过组织覆盖将各行各业的资源与妇联工作有效联结。街道妇联将省级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长冲铺村葡萄协会的负责人周礼兰和瑞祥果业负责人肖冬方纳入街道、村妇联“执委”,不仅带动周边500多名妇女投入葡萄行列,更推动了区域化基层妇联组织建设。三是推动基层妇联延伸新领域。以街道妇联为枢纽,将妇联的组织链条和工作触角向全区域延伸,按照成熟一个组建一个的原则,在辖区内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社会组织以及广场文体团队等新群体中,建立“网格+功能”型妇委会,强化对她们的引领带动。通过组织覆盖将各行各业的资源与妇联工作有效联结,形成辖区内各单位、各组织、各领域的女性共同参与、开放互动、全面覆盖的妇联组织建设和妇女工作格局。四是全面推动村社区妇代会改建妇联工作。学习宣传上级妇联出台的“会改联”等文件精神,及时跟进改建进度,按时完成妇代会改扩建村妇联工作,共选出村级执委75人。
三、建新制度,妇女工作有保障
一是建立妇女议事制度。村级妇联成立“妇女议事会”,采取定期议事、要事随议、一事一议的方式,组织群众基础好、社区情况熟、热心妇女工作的社区女工作者、女党员、巾帼志愿者、妇联执委,发动身边的妇女群众议事,协调解决社区事务、居民诉求,做到身边事现场议、疑难事上门议、突出事专门议。通过妇女议事制,做到议题来自基层妇女、办法产生于基层妇女、问题解决惠及基层妇女,让议事会成为妇联收集妇情的“信息台”、妇女建言献策的“中转站”。二是建立区域化妇联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街道妇联主席定期主持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推动妇联组织活动开展、资源使用和力量调配等方面的整合联动。三是建立街道区域化妇联轮值主席制度。由街道妇联专兼职副主席、执委组成轮值主席团,由轮值主席结合自身所在的界别、行业优势,定期不定期召开轮值主席会议,围绕联席会议的工作部署组织策划活动,形成推动妇联工作的整体合力。四是建立执委联系群众工作制度。每位妇联执委包片联系一个片区,每年至少召集2次片区网格妇女工作会议,推动网格内妇女工作的开展。
四、整合资源,妇联工作出实效
街道妇联积极通过强化阵地服务,添加新形式,赋予新内涵,使“老课题”彰显新魅力,使“妇女儿童之家”成为成一张闪亮名片。一是不拘一格,充实妇联工作队伍。将区域化妇联组织覆盖到企事业单位、村民小组、“两新”组织、兴趣组织等领域,通过引入社会资源、增加巾帼志愿者队伍等多种途径,扩充工作力量。广泛动员妇女参加家庭教育、卫生保健、扶贫助困、便民服务、就业指导、法律援助、文体活动、妇女与儿童心理咨询等形式多样的巾帼志愿服务活动。在葡萄协会成立妇联,将葡萄的种植、销售与妇女组织进行了有效连接,开展了工作指引和宣传服务等工作,提高行业协会、非公企业对妇联工作的认识与融合。二是建立网上妇联,沟通零距离。加强“网上妇女之家”与村社区的“妇女之家”线上线下深度融合。以“网上妇联”建设为突破,构建互动链接式妇联交流互动平台,建立网格微信群,妇女兴趣小组群等多样化网上“妇女之家”,以工作交流、兴趣爱好、行业需求等内容形成服务型网上“妇女之家”,广泛推广妇联“一呼百万”微信群、妇联微信公众号,让妇女群众能在网上找到妇联组织、参加妇联活动、得到妇联服务,实现妇联组织网格和信息网络“两网融合”。三是整合资源,加大服务力度。在村社区按照“一室多用、分区布局、分时使用、资源共享”的要求,采取联合联动、区域联建的模式,将“妇女之家”设在党员活动室、文化站等综合性服务场所,实现“妇女儿童之家”全覆盖;推动“妇女儿童之家”向企事业单位、非公企业以及社会组织等延伸,立各具特色的“妇女之家”、“妇女微家”,就近就地为妇女群众开设公益课堂、音乐讲堂、就业培训、维权帮扶等服务项目,真正把妇女群众组织起来、动员起来、团结起来。长冲铺葡萄协会打造升级版“妇女儿童微家”,帮扶了近100名贫困留守妇女,较好发挥了典型带动作用;官庄坪社区开展端午关爱留守困难妇女儿童,环城桥社区开展免费义诊等活动。四是领导重视,妇联经费有保障。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区域化妇建工作,定期召开会议听取汇报,研究解决妇联工作的问题和困难;街道党委出台“党建带妇建”文件,自2017年起街道给每个村社区每年拨付工作经费6000元,用于妇联开展工作;明确要求村社区妇联主席进村两委班子,享受同级实职待遇。
五、发挥执委优势,妇女儿童得实效
一是促进执委在建言献策上发挥作用。围绕党建带妇建工作,发挥各级妇联执委主观能动性,把街道妇联执委全部划入网格责任区,固定联系一定数量的妇女儿童和家庭,由街道妇联执委带领社区妇联干部走进妇女家庭,听取征求妇女意见,就妇女儿童热切关注的妇女生活、家庭教育、文化普及等问题开展调查走访、建言献策,参与制定计划方案,共同实施。二是建立妇联执委履职服务清单。实行“清单式”妇联执委履职模式,拟出基层妇联执委履职服务清单,并将清单在街镇、社区一定范围内公示。三是发挥执委优势特长,认领服务项目。根据妇女儿童不同需求,针对性地设置女性大讲堂、婚姻家庭调解、心理辅导、巾帼关爱、家长课堂、文化惠民、健康教育等服务项目,妇联执委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爱好特长,结合自身负责联系的领域、区域,至少领办一个项目,做好项目谋划,抓好项目落实,为所联系的妇女和家庭提供“精准服务”。
下一步,街道妇联将街道实情与上级妇联的要求紧密联系,寻求最佳突破口,整合最优资源,依托妇女之家、妇女微家,打造街道妇联区域化建设的样板,积极推动妇联改革,实现组织架构、服务内容、妇联形象的华丽转变。